《中国交通报》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主办,是唯一覆盖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运、运输、铁路、民航、邮政快递全领域的行业主流媒体,全国发行。
日前,2025交信北斗“北斗规模应用全国合作伙伴大会”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围绕交信北斗在北斗规模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创新模式、业务价值,结合大会当日与会嘉宾的价值共识——构建更加安全的道路运输环境,《中国交通报》进行了专访和报道。
该报道于2025年7月17日在《中国交通报》整版刊载,原文如下:
2020年,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北斗系统以民用示范引领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步入新阶段。
“十四五”规划明确“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交通运输是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场景之一,从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实现北斗系统对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全面覆盖,运输装备标准化率大幅提升”,到2024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提出“围绕公共服务升级,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行业持续推进北斗应用由广及深。
政策东风之下,新模式、新业态接连涌现。交信北斗(海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交信北斗)正是揭榜挂帅者之一,融合技术优势与创新模式,聚焦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难题,这家年轻的企业正依托北斗产业生态,驱动行业安全管理智慧升级。
● 一招棋解多方“急难愁盼”
山东青岛,GVCC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大楼里,交信北斗风控客服经理包小烽最近正忙碌。公司在此落地的风控中心正式投用不过刚满1个月,参观者已来了10多批。
一面大屏、数台电脑,陈设简单的风控中心为何有这般吸引力?答案藏在一套软件系统里。
物理世界虽“不动声色”,名为“客服风控平台”的数字空间里却活力涌动。依托北斗智能终端设备,遍布4个省份的4500辆在途货车实时向风控中心回传司机状态数据,一旦终端自动监测到不规范驾驶行为,系统内便立即响起预警提示音。这时,人工智能(AI)与工作人员将共同上阵、各司其职。
“驾驶行为风险被划分为3种等级。低风险行为多由AI自动识别后联动车内对讲,语音提醒司机;中高风险则增加人工客服介入,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告知车队长,或将预警推送给司机家属。”包小烽介绍,目前系统平均每日接到告警事件2000多起,风控中心每周形成安全管理报告,同步给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吉顺达运销有限公司是风控服务最新一批受益者。“应用这一服务的前6个月内,车队出现了6起事故,应用3个月以来,一起事故都没发生。”该公司车队负责人参天杨介绍。
“通过部署新一代北斗智能终端,提供智能安全风控服务并联动保险,我们希望为司机群体构建一张安全防护网,让科技真正守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交信北斗董事长顾成表示。
面向司机,守护生命安全;面向企业,降低安全生产风险;面向行业管理部门,提升治理精细程度……一招棋、满盘活,交信北斗的风控服务让运输行业上下游的“急难愁盼”有了新解法。
交信北斗与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工作人员在天津鑫驰物流调研
天津鑫驰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鑫驰物流)总经理高天虎对此深有体会。此前,公司27辆重载货车投保遭拒,经营被迫暂停,原因是保险公司了解到货车单车平均运营时长达16个小时,且多为夜行,尽管尚未发生理赔,但仍据此判定车辆承保风险过高。症结所在,是物流企业缺乏精细有效的远程安全监管手段,无法为保险风险评分提供准确依据。
在交信北斗、天津移动和保险公司三方帮助下,鑫驰物流开始应用北斗智能视频护航风控系统。车辆终端装载基于北斗技术的智能视频报警设备后,交信北斗全天候提供“审核—干预—护航”三级风控护航服务——不仅实时监控驾驶行为,还对车道偏离、接打电话、超时超速等失范行为及时人工纠偏,既方便物流企业远程管理,也为驾驶员增添安全保障。
“3个月后,公司驾驶员行为失范情况明显好转,事故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本地人保财险公司也顺利承保全部车辆。”经过此事,高天虎更加坚信,随着AI大模型、5G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中小物流企业也将进一步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型,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智能分析的跨越。
安全生产“护航圈”半径仍在扩大。“今年,交信北斗计划发行120万套北斗终端,落地约4个自营风控中心,并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联合风控中心,服务超过20万货车司机,实现区域内安全护航全覆盖。”瞄准目标,顾成信心满满。
● “终端+服务”破题风险防控
成立于2019年的交信北斗,隶属于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ES信息发展),多年来专注于北斗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创新,致力于成为数字交通北斗产业的标杆企业。
CES信息发展董事兼投融资总经理郭京生介绍,2023年,CES信息发展定向募集7亿元资金,其中5亿多投向交信北斗,为北斗设备安装发行提供资金保障,全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北斗规模应用。交信北斗联合通信运营商等,重点面向“两客一危一重”、公交、出租等营运车辆,升级车载终端。
交信北斗数据中心架构图
推广硬件设备,为何要同时搭建风控服务软件平台?
“这源于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洞察。行业安全事故频发,疲劳驾驶、激进驾驶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37%,多车碰撞类事故占据全部保险理赔事故58%以上。面对这一复杂交通环境,过去依赖人工抽查和事后追责的风险防控手段已显滞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交信北斗常务副总经理王少章说。
保险业对此体会更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货车保费收入约1887.51亿元,市场占比排名前10的险企中,仅3家实现该项收入同比增长。从商用车行业整体保费收入来看,2022年至2024年基本维持在每年2700亿元左右,增长乏力。
一个制约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困局就此形成:运输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司机生命、财产受损,保险公司入不敷出,营运车辆保费升高或投保遭拒。
追根溯源,破题关键在于风险减量。
风险因素有哪些,如何精准减量?利宝保险总公司商险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李勇分析,现阶段,保险公司主要关注物流行业4种风险因子——车、货、路、人,从业务数据来看,“从人因子”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程度占比最高,达到70%。
但保险业面临一个共同难点——如何识别“人”。过去,通过北斗卫星报点数据,能从车辆数据中推演出驾驶行为习惯等信息,可如果一辆车行进过程中更换司机,险企便无法精确归因。“司机才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下一步,需要把数据从‘车’还原到‘人’身上,从司机疲劳驾驶分析入手,逐步建立新的保险风控评价体系。”李勇说。
契机已至。“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传感器、芯片算力等方面技术更加成熟,北斗智能终端硬件设备价格已经被‘打’下来,从千元级降至百元级,运输行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郭京生表示。
针对行业痛点,借势北斗东风,2024年,交信北斗推出自研ASLM主动安全关键逻辑风控系统,从风险识别、追踪到干预,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经过一年研发,投入数千万元,今年,交信北斗运营全面实现数字化。“数字运营系统、运维系统、监管系统、风控系统、数据仓库等全面上线,平台可同时支持百万辆车实时视频在线及报警。”王少章介绍,从识别风险到人工客服接收到事件预警,原来需60秒,如今最快已缩短至数秒。
一个多方共赢的正向商业循环也就此形成:依托交信北斗资金、技术、算法、运营、数据等优势资源,通信运营商、省级交通投资企业等申报主体解决了北斗智能终端设备推广过程中专项配套资金投入难题,北斗运营商能以更小压力购入终端设备,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保险公司减少超额赔付风险。而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保险公司赔付率,也得以成为交信北斗的收入来源之一。
“截至目前,交信北斗已与全国200多家北斗服务商及主要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业务范围覆盖28个省份,累计发行北斗智能终端36.4万余套。”王少章说,“在交信北斗的不懈努力下,北斗规模化应用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落地。”
● 产业链共享“主动安全”技术红利
6月21日,交信北斗2025“北斗规模应用全国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举办。“相较2024年,参会人数几乎增加一倍。”王少章和不少同事都注意到这一细节。
新一代北斗智能终端已远不止定位一项功能,还涉及视频图像分析、AI芯片算法等多个领域,推广过程也牵涉多方。“作为连接各方的关键一环,交信北斗一直密切联动产业上下游,打造共赢生态圈。”郭京生表示。
车企、硬件厂家、北斗运营商……合作伙伴们纷纷到场支持,不只为从北斗规模化应用中分一杯羹,还因为相同的价值共识——构建更加安全的道路运输环境。
如何更安全?秦涛瞄准的方向是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作为清智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他判断,随着行业政策大力推动新生产营运货车安装AEBS等智能装置,存量货车改装需求也将随之增长,到2030年,后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
AEBS核心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制动、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等。“欧盟推动重型货车强制安装AEBS后,侧翻事故率下降45%。”秦涛表示,除降低事故率外,配备AEBS的车辆还可降低约20%—30%的保费。针对主动风险减量,他期望与交信北斗等合作伙伴展开长期合作和战略布局,持续深耕这一领域。“政策推动只是起点,数据增值才能形成长期黏性。”秦涛说。
获知风险需基于车载视频终端,其画面分析处理能力是关键。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管理专家彭相杰介绍,如今,芯片和算法能力大幅提升,AI在隧道通行、夜视等部分场景中,处理过亮或过暗画面的能力已超越人眼。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着力于视觉分析技术,销售总监陈栋介绍,公司将持续优化算法方案,通过推出DMS(驾驶员状态监测)云服务,降低误报率和运营成本,提升检测效率。
北京远盟道康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商用车交通安全AECS(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应用和事故救援后服务体系。企业副总裁胡本贝介绍,基于北斗高精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车辆发生事故后,AECS会将事故地点及相关车辆状态信息等同步发送至救援服务平台,缩短事故救援响应时间,便于伤员及时获得医疗援助。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长期高强度、不规律工作,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亦会诱发交通事故。安徽朗迪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乐认为,要建立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评估、驾驶行为分析“三位一体”防护网,提升健康服务覆盖率,为货车司机群体健康关怀与安全保障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以人的安全为核心价值”,今年,王少章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这一理念。从市场来看,这是仍旧广袤的需求蓝海;于企业自身,这是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理念最初生发于一个生活细节。几年前,王少章意外发现自己购买的150万元车损险费用降了不少,问了保险公司才知道,这与年龄有关:“到了40岁以上,保险公司认为我比年轻时开车更稳当。”
既然乘用车保费制定时能精确到“人”,那么货车保险是否也能“因人而异”,让驾驶规范的司机多挣钱,避免出现整个物流车队遭到拒保?于是,一套关注“人”本身的道路运输安全风控体系应运而生。
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之路上,交信北斗可选的业务赛道众多,看似更“有利可图”的诱惑也很多。之所以坚定聚焦“安全”,王少章说:“因为我们相信这是交通运输行业最重要的课题。”
布终端、搭平台、强服务、建生态,海外市场同样有此需要。王少章表示,交信北斗未来计划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输出中国数字交通发展新方案,让更多国家共享北斗规模化应用和车联网相关技术红利,为国内外运输行业从业者营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2025年7月17日,交通强国、中国交通新闻网、交通发布等媒体平台也都发表了该报道,得到广泛关注。
来源:交通强国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来源:交通发布